基层是干事创业的沃土,也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为减轻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负担,更好地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扎实落实为基层减负赋能工作,汝城县濠头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照上级减负要求和精神,从紧扣实际、明确定位、健全制度三个方面入手,聚焦困扰村级的难点和堵点,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产业发展、了解民情、服务群众,切实为村级组织减负松绑,为乡村振兴积势蓄力。
▲濠头乡乡村干部会议学习中央、省、市、县为基层减负相关精神。
联系实际“减”,把减负做实。高位推进,健全机制。乡领导班子把基层减负当作一项政治任务高标准、高要求执行,对照上级要求,结合辖区实际,认真梳理研判乡村基层减负工作的关键问题和重点环节,建立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工作机制,明确专人专班开展工作,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选人用人管理,推动减负与增效“两翼齐飞”。转变作风,正源除弊。从思想上着力,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以板凳会、红色课堂、“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及时将中央、省、市、县为基层减负相关会议文件精神,传达到各村、社区,确保人人知晓,要求广大乡村干部树立求真务实的正确政绩观,摆脱“不开会就是不重视,不发文就是不作为”的偏颇认知,提倡开解决问题的会,发管用的文,办群众期盼的事。正身率下,优化改革。该乡领导干部带头为基层减负,各领导审视自身分管业务,应减的事务是否取消到位,携驻村干部到村帮助提升环境卫生,指导业务工作;各村积极响应,对不规范的挂牌进行清理,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逐项进行协调解决,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随着一系列减负措施、文件出台落地,村干部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系列减负措施带来的变化,需要上报的表格少了,无力承担的考核没了,道交安、林长制、田长制等繁琐的app打卡也取消了,能有更多时间下到村组,了解群众所需,解决群众所想。
▲乡村干部入户走访,了解民情民意。
明确定位“减”,把权责划明。优化工作方式。聚焦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整治,清除不合理的工作任务,更新完善制度,对各类台账、报表进行分门别类、科学整合,压缩重复、无效、流于形式的台账。原安排到村干部的表格、文字材料等,转由驻村干部填写上交,村干部只需配合协助收集相关信息,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减轻了村干部填写表册负担。强化队伍引领。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做好驻村干部管理等为抓手,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积极培养村级后备力量,为村级减负减压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目前全乡储备后备干部33名。将乡机关20余名年轻干部放到基层一线历练锻炼,参与村级事务,推动乡镇力量下沉,提高乡干部与老百姓面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厘清权责边界。将省、市、县三级明确取消的113项工作事项和村级不该开具的证明事项清单下发到村后,让村级职责更明确,让证明事项有标准,大大减轻村级开具证明等事务性负担。深入开展挂牌清理,共整治各种标识牌、挂牌20余块,有效盘活了村级组织现有场室资源、拓宽了村级载体服务功能,让村级组织能够“轻装上阵”谋振兴。
▲濠头乡濠头村召开板凳会商讨拆旧拆违工作。
健全制度“减”,把政策落实。精文减会,去形式提实效。濠头乡以“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为原则,加强全乡性会议统筹,严格会议审批程序管理,会议时间原则上控制在1.5小时以内,在精文减会上下功夫,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到服务群众第一线,助力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干实事、出实绩、提实效。减负减压,拉近群众感情。积极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对全乡各类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应用程序,进行全面摸底,将功能重复地进行整合,针对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微信群,在工作结束后及时解散,不搞强制注册、层层加码,防止以命令式、强制性要求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进行网络投票等,真正把基层干部群众从“收到”“点赞”中解脱出来。担当作为,提升服务效能。落实村干部值班制度,每天安排1名村干部在村为民办事,其他村干部下沉村组,形式上的工作少了,干部更多时间到村入户协调村内事务,推动项目落实。健全优化片组邻“三长”,发挥网格员作用,将村级事务纳入网格治理,实现“一张网全覆盖”,杜绝工作多头重复调度,切实减轻村级工作负担,推动村级组织干事动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