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园区,记者发现部分企业在最显眼的地方打出了常年招工的广告。湖南湘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急需焊接技术员4名,但公司招聘人员通过在网上和人才市场发布招聘信息、参加专项招聘会等方式,始终未能招到符合要求的人。“有时一天都没有人来应聘这个岗位,5000元的月薪在郴州也不算低呀,可人都跑哪去了呢?”该公司人事部门曹经理纳闷道。“我们也到一些技工学校去招过人,但学校告诉我说都被深圳、广州的大企业‘订’走了,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招的人少,而且不固定,很难跟职业院校定向培养。招不来技能人才,公司的订单怎么完成?产品档次怎么提高啊?”曹经理为企业找不到技术人员而犯愁。目前,我市部分企业遭遇了技能人才紧缺的困境。记者从市委人才办了解到,我市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且行业分布不均,特别是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补足技能人才队伍短板,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提升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服务我市产业发展需求,《“林邑聚才”计划》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多方面着手,完善技能人才良性发展机制。
加大补贴力度 实现技有所获
《“林邑聚才”计划》提出,建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晋级补贴资助制度,对新晋级获得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企业生产一线职工分别给予0.2万元、0.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企业引进的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引进对象0.2万元、0.5万元奖励。对新设立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每家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经费支持。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我市将根据《“林邑聚才”计划》的有关规定,落实落细各种奖补措施。
比如,实施职业培训补贴,对企业引进技师、高级技师,对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向本地企业输送技能人才,按有关规定实施职业培训补贴。对企业自行组织职工参加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或委托具有办学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按湖南省职业技能培训有关文件规定标准予以补贴。对依法参加失业保险、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36个月(含36个月)以上、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按初级1000元、中级1500元、高级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职工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属于我省技能岗位紧缺职业(工种)的,补贴标准按规定上浮10%。
强化校企合作 破解用工难题
11月23日,郴州技师学院与湖南炬神电子有限公司举行了联合教学开班仪式,围绕学生就业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通过企业选派人员开展专题讲座、学院选派学生跟岗实习等方式开展联合教学。即日起,该学院90名学生将分两个班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训,这是自《“林邑聚才”计划》出台以来,我市企业与本地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首次校企合作活动。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技能人才教学现场
《“林邑聚才”计划》提出,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动职业院校、技工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市人社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唐俊林介绍,为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我市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产业技工培养基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并通过开设企业冠名专班、推行“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引导重点企业与高(中)职院校签订合作协议,鼓励企业积极与职业院校开展专业共建。此外,我市还将实施定向培养补助、跟(顶)岗实习补助、人才输送奖补等支持政策,全面支持校企合作。
实施定向培养补助
经批准,对企业在高(中)职院校开设的定向培养专门班,按每学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补助企业。
实施跟(顶)岗实习补助
对高(中)职院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企业需求,由校企合作联席会议有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连续跟岗实习3个月(含3个月)以上的,按每人200元标准一次性给予实习学生相应的补贴。对安排顶岗实习6个月以上的,按每人每月100元给予学生补助。
实施人才输送奖补
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每年累计向本地企业输送100人以上中级及以上技工,且与企业签订3年劳动合同的,按每人1000元、最高不超过20万元予以奖励;对市城区内大、中专及职业院校推荐应届毕业生在本地园区就业的,补贴学校500元/人,补贴学生第一年1200元/人、第二年1800元/人。
“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一直是我们面临的‘老大难’,但是我们和郴州技师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后,这个难题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湖南炬神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郭小雷由衷地感慨。
强化育才能力 开辟人才之源
记者从市委人才办了解到,经调研发现我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科设置与我市重点产业对接不够,教学资源没有转换成人才培训资源,导致本地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如何从根源上解决技能人才的培育开发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是进一步强化本地高等(职业)院校育才能力。
《“林邑聚才”计划》明确,结合全市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建立紧贴产业需求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支持校企合作设立产教融合研究(学)院、开办定向培养班,围绕重点产业培养行业急需紧缺人才。
唐俊林介绍,我市将按照《“林邑聚才”计划》的有关精神,进一步明确高(中)职院校办学定位,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企业高管的双向聘用机制,推进校企之间人员互派互聘,并调整人才培养定位,深化全日制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
开展技能竞赛 助推技术革新
从李克强总理提出来“工匠精神”以来,世界技能大赛的氛围向中国蔓延。技能大赛,既能给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以鼓励,进而带动整个行业对高水平技能的认同,也能让同行业人才相互竞技,取长补短,实现技术的革新。
《“林邑聚才”计划》明确,每年组织开展“郴州工匠”竞赛活动,按照获奖等次分别给予获奖者一定奖励。
郴州技师学院学生正在参加郴州职业技能竞赛数控车工项目比赛现场
什么样的人才是“郴州工匠”?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李运球介绍,“‘郴州工匠’是指我市广大技能人才队伍中,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格高尚、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技能水平一流、业绩贡献突出、传艺带徒负责、得到业内广泛认可的杰出人才。他们和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一样,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值得全社会尊重。”
“我们初步考虑按照单位或行业推荐、逐级审核、专家评审、组织审查、社会公示等程序进行评选,充分考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不同特点和行业分布,通过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重点从我市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选拔产生‘郴州工匠’。”李运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