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郴州党建>人才政策

“林邑聚才”计划专题解读之二---突破之举:不拘一格评人才

2018-11-26 16:20:46  来源:郴州党建网  字体: 【小】 【中】 【 大】

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分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不将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

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侧重考察实际工作业绩和服务基层年限、效果,适当放宽学历、任职年限等要求,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

特别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参加中、高级职称评审…


《“林邑聚才”计划》,一条条接地气、出实招的改革举措,引发了人才的广泛讨论。“之前我们的团队要一边搞研发,一边准备相应的职称考试,这无形之中影响了研发进度和质量。在新的职称制度里,论文、外语、计算机水平等不再是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并且,特别优秀的人才还可以直接申报参加中、高级职称评审。这对于我们长期扎根实验室的研发团队来说,是个大好消息,大家可以更专注于技术攻关上了。”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苗振林脸上挂满着笑容,直言政策的到来进一步解放了他的团队。 

  人才评价工作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评价标准是什么,就会引导人才朝哪个方向努力。过去,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评价标准,使人才为追求指标数量及相关待遇和福利,忽视了科研活动的真正目标和价值。《“林邑聚才”计划》全面聚焦人才评价中的痛点难点,向影响人才发展的痼疾开刀,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不搞“一刀切”,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论文,不拘一格评价人才,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破解人才评价难题,为人才发展“松绑”。

 下放评审权限 让用人单位有话语权

 《“林邑聚才”计划》明确,落实职称评审权限下放改革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大型企业等单位自主开展职称评审;条件成熟的科研院所和公立医院可申请开展高、中级职称自主评审,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按有关规定办理由此,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大型企业等人才智力密集的单位今后可以申请自主评审,用人主体话语权更大。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自2017年起,我市积极落实职称制度改革有关要求,做到了“两个下放”。一是下放职称申报资格审查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不再进行职称资格条件审查,用人单位成立由群众代表、同行专家、单位领导共同组成的评议组,对申报人员的资格、基本条件、职业道德、工作表现及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初审,评委会日常办事机构,即各系列(专业)职改办、市职改办或县市区职改办对参评材料进行资格复核,评委会对参评材料进行资格复审。二是对符合条件的县市区和单位下放中级资格评审权限将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评审权限、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中级职称确认发文和发证权限下放至县市区。

完善评价标准 不再一把尺子量到底


44岁的杨昆明是汝城县文明乡岭秀卫生院的消化内科主治医生,从医20多年,可只有大专文凭的他,副高职称对他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他说:“评副高,要求大学本科学历以上,还要考英语和计算机,我这个年纪,英语真学不会了,平时工作中也用不到”。他的烦恼折射出过去的职称评审标准不够科学,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对不同系列、不同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大致一样的评价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

《“林邑聚才”计划》明确,分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不将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为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去年开始,我市按照中央、省委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已启动各系列评审量化标准的修订工作。修订后的评价标准将体现专业的特点特色,突出本专业岗位工作业绩,合理弱化论文论著要求,使评价标准的导向更有利于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激发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多做贡献、多出成果。同时,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要求用人单位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征询相关部门意见等方式,全面考察参评人员的职业操守、从业行为和科研诚信等,在参评人员职称评审表中签署测评结果。评审机构注重考核参评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绩效,增加创新成果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将参评人员的业绩水平、实际贡献作为评审的重要内容。自2017年起,已放宽各系列(专业)申报晋升高、中级职称资格时对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申报参评中级及以下职称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不作要求,申报参评高级职称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不作统一要求。

此外,《“林邑聚才”计划》明确,特别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参加中、高级职称评审。

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去年我市积极探索特别优秀人才直接申报中级职称评审工作,我市工农业生产、经济文化等社会事业第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尤其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凡能力出众、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特别优秀人才可不受身份、学历、资历、外语、论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继续教育等条件限制,直接申报特别优秀人才中级职称评审。此项工作受到了广大专业技术人才一致好评。

突出产业和基层一线导向 解决评用脱节问题

汝城县旱塘茶叶合作社理事长何培生谈论了他对于人才分层分类的理解,“此次人才的划分,特别设置了‘乡村人才’,这个称呼也让我有了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要把我们合作社做强做大,带领当地百姓致富奔小康。”《“林邑聚才”计划》突出产业发展和基层一线导向,大力向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

向基层人才倾斜


《“林邑聚才”计划》明确,实行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申报高级职称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

在农林水、医疗卫生、教育等系统基层单位,逐步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职称评聘制度。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与外国专家管理科科长李跃荣介绍:“ 2016年基层卫生高级职称率先实行单独评审、‘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对县级医院(不含市人民政府所在辖区)、县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不含市人民政府所在辖区)、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门下达高级职称评审岗位职数,同时根据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际和岗位特点,专门制订评审标准量化细则,做到评审切合基层实际,精准评价人才,用好基层人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2017年,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也实行了农村教师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通过率上浮3%)。今后,‘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还将逐步在农林水系统推开。”通过政策倾斜,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激励他们扎根基层、敬业奉献。

向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倾斜

 《“林邑聚才”计划》明确,进一步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凡是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向我们人社部门申请职称评审不仅享受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同等政策,还享受‘三放宽一畅通一不限’优惠条件。‘三放宽’就是放宽学历的要求、论文的要求、英语和计算机的要求,‘一畅通’就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完全畅通职称的申报渠道,‘一不限’就是不受岗位职数的限制。市人社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唐俊林说。

 突出用人单位主导地位 防止外行评内行


《“林邑聚才”计划》明确,推行分层次分类别的人才评价认定制度,科学设置人才评价认定标准,对全市人才按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乡村人才四大类(分别用A、B、C、D指代)进行评价认定,享受相应政策待遇。

  记者就实施人才分层分类评价认定问题对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罗丝进行了专访。

  李罗丝介绍:

 “林邑聚才”计划构建人才分层分类评价认定机制时有五方面的考虑。

   一是坚持把品德放在首位。对人才而言,爱国是第一位的。市委、市政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管是在人才引进、使用,还是在评价、认定、激励、表彰中,突出政治立场、政治标准,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引导人才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对于政治立场有问题,职业道德有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突出能力业绩导向在设定人才分类目录时,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论文,我们倡导的是鼓励教师上讲台,医生到临床,工程师到实验室、厂房工地,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在火热的基层一线深耕专业,建功立业,让干得好的人评得上。

   三是发挥用人单位的主导作用。以往的人才评价方式多由政府聘请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对人才进行评价认定。今后,要坚持‘谁用人、谁评价’的原则,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起引导作用,要明确用人单位在人才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让用人单位发挥主导作用。

   四是实行差异化评价认定。人才评价就是“干什么、评什么”,干不同事的人用不同的标准评价。要按照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生态农业、社会工作等领域分类,针对行业领域人才所从事专业的特点,分别制定出台评价办法,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对各类人才进行评价认定,避免评价认定模式固定化、标准化问题。

   五是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林邑聚才”计划明确了积极培育各类人才服务专业机构,大力引进知名人才中介组织和猎头机构,提高人力资源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今后将还探索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价认定人才机制,构建多元评价机制,防止简单由行业主管部门说了算、外行评内行等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才评价认定公信力。

“‘林邑聚才’计划积极构建的人才评价体系正在朝着人才期盼的方向努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拘一格评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让人才轻装上阵、施展才华,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郴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和力量。”李罗丝如是说。





下一篇 “林邑聚才”计划专题解读之一 设立事业单位人才编制管理专户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7 www.czdj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郴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湖南红网 ICP号:湘ICP备19026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