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高亭司镇致力于发展壮大村庭院经济,通过政策引导、补贴扶持和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党建+庭院+小经济”的模式,探索群众增收新途径。高亭司镇以“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油茶园”为主的“四小园”涉农经济,鼓励发展“小餐饮、小买卖、小手工、小民宿、小农庄”在内的“五小”产业,因地制宜推动庭院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三力”引领庭院经济发展
镇党委致力于激发组织力,确保庭院经济的发展方向符合规范,充分认识到发展庭院经济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重要需求。通过增强凝聚力,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提升村庄的环境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促进当地就业和创业,开发乡村特色产业,拓展群众的收入来源。在发挥战斗力方面,镇党委鼓励和推动庭院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生态特色产业为基础,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以达到促进旅游业发展、实现农业振兴、保持优势互补、并确保持续增收的目标。
“微经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在高亭司镇范围内,随处可见的是各具特色的微型庭院。这些庭院有提供农业旅游服务。如,开设农庄、采摘园,种植各种花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周边休闲旅游场所。有的则以开设小超市和快递接收服务为主,成为当地人口聚集最为密集的地方。另有一些庭院则提供小吃、理发、裁缝等生活服务,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此外,各村(居)党支部还根据当地特色,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如,板梁村围绕古村的特色,致力于打造古香人文主题,文峰塔周边村户以绿色时蔬菜园为重点,高铁桥下和游客中心周边则着重打造休憩和游园的功能。高亭村以青青窝旅游农庄为特色,打造旅游主题,并在农庄周边积极建设集绿色时蔬菜园、果园以及休憩和采摘园等多元化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场所。
“方寸地”变增收“致富园”
十联村作为高亭司镇庭院经济较为发达的乡村,充分依托其优良的自然生态条件,致力于发展“特色种养一体化”模式。在种植花草树木、果蔬药材的同时,积极鼓励农户养殖鸡、鸭、鹅、鱼等。李茂亮是十联村践行“特色种养一体化”模式的典型代表。他与家人居住的后院,曾经是一片荒芜,但在村党总支的激励下,他积极开垦土地、整修土地、种植果树、购买禽类幼苗。现在,庭院内种植了20余棵柚子树和臭皮柑树,50余棵脐橙、血橙和冰糖橙,5棵中药材老虎刺,以及超过200棵油茶树。此外,他还养殖了1200多只水鸭、400多只土鸡、120只洋鸭和30只白鹅。
“庭院书屋”点亮“精神家园”
在“党建+乡贤回乡助力家乡”活动的感召下,已在长沙生活工作超过50年的乡贤刘壹木返回家乡。他投入近百万元,将家中闲置的祖屋进行修缮改造。这座原本破败不堪的百年老宅转变成一座融合古朴与现代风格的爱华书院,致力于公益互助教育以推动区域乡村振兴。书院日常开设国学经典、美术体育、语言表达等讲堂,为镇区未成年提供心理辅导和安全教育服务。此外,书院还组织公益人士举办传统文化习俗活动,如端午节包粽子等,以此活跃乡村气氛并留住人们的乡愁。近年来,高亭司镇党委围绕乡村事实孤儿并结合城市人口研学需求,组织策划不同主题活动,联合本地及外地文化义工,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推出了“华少年成长营”“益学讲堂”“山野工坊”“拓荒周”“耕读节”“跨年周”“爱华大讲堂”等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