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汝城县泉水镇探索实践“党建引领+乡贤助力”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深挖乡贤“富矿”,广泛吸纳有能力、有声望、有情怀的乡贤回乡创业、反哺家乡,在基层治理、惠农增收、项目招引等方面大显身手、大有作为,为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澎湃动力。
搭建“连心桥”,汇聚大力量。围绕党委引导、支部主导,聚乡贤、兴乡村的目标,搭建乡村乡贤服务平台。厘清乡贤底数。结合大兴调查研究,发动镇辖区15个村全面摸排在外成功企业家、精英能人、返乡创业青年、能工巧匠、德高望重长者、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等乡贤,掌握基本情况,将挖掘的本土乡贤和在外发展的乡贤建立“乡贤数据库”,并动态更新完善,其中在外经商办企业发展较好的乡贤有42人。强化结对联系。建立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结对联系乡贤人才长效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在深圳、广州、厦门等地成立异地乡贤联络站,加强与在外乡贤联系互动,引导乡贤为泉水发展牵线搭桥。利用春节、端午、中秋暨红白喜事等返乡契机,组织乡贤、企业家代表等开展座谈会,增强乡贤归属感和凝聚力。有12个村利用今年春节契机开展了乡贤座谈会,集聚乡贤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资源,建立“政府搭台、乡贤投资、群众参与”新模式,集众智、聚众力、促发展。优服务。优化后续服务。以村党组织为单位,搭建乡贤活动室,成立乡贤理事会15个,推选乡贤联络员15名,组织各村上门看望乡贤年迈的父母祖辈,详细了解乡贤家庭情况,为其家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外发展的乡贤工作生活大部分时间在外地,家乡的亲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乡贤在外鞭长莫及,镇村两级干部能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竭力为他们解决建房、小孩读书等方面后顾之忧。
打造“智囊团”,治理大升级。全力引导乡贤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点燃乡贤反哺家乡“新引擎”。广纳良言聚智慧。乡贤理事会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部分乡贤能人纳入“三长制”基层治理队伍,凝聚各方力量,活用“熟人”优势,通过微信群、上门走访等线上、线下渠道广泛征集村民意见、收集村民需求,共同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出谋划策解决村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共收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300余条。扶贫济困献爱心。全镇已成立9个村级教育基金会,共筹集资金350余万元,累计资助学生近600余人次,改造完善办学条件,奖励资助教职员工、困难学生等。新泉村成立青年协会,已有98名青年乡贤捐资6万余元支持教育事业,形成崇教尚学良好风气。城郭村朱志强,在家乡党组织的发动引领下,热衷公益事业发展,多次为县、镇教育注入资金,支持城乡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捐建老年人活动中心,创建爱心基金会,对村里160多位满了70岁的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8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好乡贤”。基层治理添动力。引导乡贤能人参与基层治理,通过建立乡贤调解员制度和涵育乡风文明,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打造乡贤活动之“家”,引导乡贤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育乡贤文化,不定期开展“最美乡贤”评选活动,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体,展示传播乡贤事迹,努力营造尊贤、敬贤、爱贤的社会氛围。
用好“生力军”,发展大提速。着力引导和支持乡贤投身家乡建设,为擦亮“红、蓝、绿、古”四色名片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引才引资促发展。积极引导乡贤参加招商引资和返乡办厂计划,城郭村、秀岭村等村乡贤持续投资家乡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近千万元。今年春节以来,华塘村已成功引进成立1家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在开发区落户。农业产业带民富。以“乡贤+产业发展”,拓宽增收致富新渠道。杉树园村宋长远在广东省创办有物流公司、塑料制品加工厂,为支持家乡产业发展,到村创建中药材产业基地,种植100多亩五指毛桃、牛大力等中药材,帮助40余人就近务工增收。秀岭村胡宝松创办宝松水稻种植合作社、卓越辣椒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2000多亩,种植3000多亩多样化农产品,带动200多户农户参与合作社,解决劳务用工5056人,带动种植户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农旅融合创特色。组织召开乡贤屋场夜谈会,以旱塘村、杉树园村、南水村、前见村等村为示范点,利用本村资源优势,发展民宿和采摘园等农旅业,杉树园村激活汝莲茶庄8栋别墅发展农旅观光,前见村深挖“前山米粉”品牌、拓宽“舌尖上的美食”客源,旱塘村建立6家民宿发展旅游采风、夏日度假、亲子研学,南水村建设草莓采摘基地开展亲子周末乐园活动,打造“诗意栖居地”,提升旅游体验,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共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扣县委“1136”发展思路,继续做实“识”乡贤、“留”乡贤、“用”乡贤,引导乡贤带动产业发展、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发挥乡贤重塑乡风文明的积极作用,让乡贤人才成为新时代乡村自治、德治的有生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泉源活水”,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