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仙区全面落实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贴苏仙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协会搭台、人才唱戏”,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树牢产业引才优势。大力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工程,着力推动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因势利导组建苏仙区蔬菜行业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协会和粮油种植业协会等各类行业协会7个,分类指导抓好蔬菜、柑橘、茶叶、生猪“四大过亿产业链”发展,做大做强粮食、烤烟等传统优势产业。依托协会影响力和覆盖面,探索实施能人回村工程,通过上门走访、发布招贤令等方式,成功引回140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致富带头人返乡建设家乡。
深耕品牌强农行动,产业、人才“同频共振”。通过协会组织会员将优异的资源共享,共同推动“湘江源”蔬菜、“栖凤渡鱼粉”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创建市、区两级早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3个,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10个以上。积极参加国际农交会、中部农博会、蔬果产业博览会等活动,推介苏仙区特色优质农产品。推动刘玉龙、刘亚俊等教授团队与协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公路动态称重、农业机械化等技术领域突破,刘玉龙教授荣获郴州“林邑人才卡”,苏仙农业品牌效应得到全面提升。
整合协会培训资源,搭建人才培训平台。组织协会会员与湖南省蔬菜协会等权威行业协会深入合作,进行实地参观和交流学习,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让协会成员更直观地了解和学习农业技术和农业企业管理等优秀的知识和经验,抓实农业人才的培养。依托区委党校、市第一职中等教育培训基地,开设名师讲坛,邀请大中专院校教师和高技术人才开展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实施“田间学校”“农广助农”培训工程,共培训农户38期、2000余人次,培育“土专家”“田秀才”700余名,基本形成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为骨干,以农村实用人才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人才队伍。
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打好留才“乡情牌”。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工程,充分利用协会号召力,发动会员利用荒地、废墟、边角地开展“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小健身广场”“五小”工程建设,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全力助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村党组织共同探索以村集体领导为核心、村集体平台为载体,构建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的村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