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则乡村兴。只有确保乡村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才能打造一支振兴乡村的强大人才队伍。那么,如何让乡村致富能人打开视野、增长才能?如何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如何让愿意返乡创业、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请看报道。
筑巢引凤引进人才
宜章县是脱贫摘帽县,影响力和吸引力相对较弱。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为了引进人才,宜章敢于冲破思想束缚,打破地域限制,主动引才。通过开展“名校优生”“企业高校行”引才活动,与华中农大共建脐橙专家工作站,推动湖南大学与恒维电子、湖南农大与展翔农业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该县争取了中、省、市科技特派员、省“三区”科技人才30名来宜章对口帮扶,聘请了邓秀新、印遇龙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导脐橙、生猪等产业发展。此外,该县还启动了“宜表人才、章显未来”人才行动计划,积极争取专项引才编制,仅去年就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19人。
“我们将紧密围绕十大重点工作行动,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全力打造‘让金子发光’的人才环境,全方面地发现、引进、使用好各方面的人才,以人才振兴加速产业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谈及宜章县的人才引进工作,宜章县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李勇华对未来充满期待。
畅通渠道培养人才
宜章县坚持人才培养“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一方面,每年有计划组织重点企业外出学习考察,加大与先进地区的人才交流互动,提供更多外出培训的机会,参观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更好地聚英才、招贤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另一方面,积极搭建人才桥梁,经常性采取“线上+线下”模式,把课堂上到田间地头,让“土专家”“田秀才”顺畅地上接教授专家的“天线”、下连普通农户的“地线”,掌握政策动向、及时答疑解惑,更加精准有效地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
“我17岁就开始种植水果,大家都称呼我‘土专家’。”忘我耕耘,带农致富的李恪山,在家乡成立了宜章华山红林科技生态有限公司。作为土生土长的宜章人,李恪山一直在农村摸爬滚打,在国家二级教授石雪晖的精心指导下,深耕蔬菜水果种植科研20多年,取得了10多项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身为宜章人,我想为家乡做点事,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很大、环境也好,我没有理由不扎根宜章。”带着对家乡的满腔热忱,李恪山投身家乡脱贫攻坚的战场。
竭尽诚意留住人才
人才安居,方能乐业。为培育和吸引更多专业的产业人才,让人才安得下心、扎得住根、留得下来,宜章投入200万元完成人才公寓改造和家具家电设施配备,实现免租拎包入住。同时,着力打通人才选拔、使用、培养、评价等体制机制性障碍,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释放人才活力,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我们计划4年培育40名定向委聘大学生,充实乡镇的人才队伍,近两年引进了6名硕士研究生服务于宜章产业生产。”宜章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尧红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县农业农村局非常重视人才工作,为了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生活待遇,全力打造‘让金子发光’的人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