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郴州党建>党建综合

聚力三农跨越 打造“苏仙样板”——苏仙区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示范创建先进县市区

2022-07-05 16:51:51  来源:  字体: 【小】 【中】 【 大】

6月23日,苏仙区许家洞镇板屋村村支书段书祥和驻村工作队员研究“板屋产业发展”规划图。上面有七八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区域版块,他分别用黑色签字笔做起标注:葡萄种植、农田改造、拟建竹海公园、招商中、提质建设中……

6月24日,苏仙区栖凤渡镇瓦灶村,“崇德向善积分银行”积分兑换超市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这里的村民正在进行首次积分兑换……

6月24日,苏仙区栖凤渡镇河头村莲山精品采摘园内,蓬勃生长的果苗排列成行,绿意盎然。趁着天气晴好,村民们忙着农活,热情高涨……

一幅幅动人画面,描绘出苏仙大地上日益火热的乡村新生活。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苏仙区锚定“领跑大湘南,全省争一流”目标,全面开创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脱贫底线守牢守实

苏仙区辖8镇6街道116个村69个社区,区域总面积13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6万,其中农村人口11.4万人。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帮扶村8个、一般帮扶村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7个,截至5月31日,全区共有帮扶对象4019户10623人,其中脱贫户3612户9797人,监测对象407户826人。近年来,苏仙区制定出台了《苏仙区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工作实施方案》《苏仙区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苏仙区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等文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图片

郴州欣兴源农业坳上镇蔬菜基地

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苏仙区多次组织镇(街道)、支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单位等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动态监测水平。充分利用国家、省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对全区所有农户开展动态监测,发现风险预警,及时处理、审核和消除。广泛开展“四到农家”行动,做到每季度对所有脱贫户、监测户至少走访1次,精准落实产业、就业、低保等帮扶措施,实行走访帮扶常态化。

加强常态化帮扶。苏仙区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建立了低保渐退机制,保持救助标准不降低。加强临时救助力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贫困家庭,及时给予临时救助。今年以来,共发放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380.34万元,临时救助115.6万元,救助1968人次。

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苏仙区对全区392户1287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群众,持续有力做好就业帮扶、产业扶持、安置点社区管理、权益保障等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促进安置点社区融合发展,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实现有产业发展意愿搬迁脱贫户产业扶持全覆盖、有就业意愿和有就业能力搬迁劳动力就业率100%,全面完成搬迁户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不动产证发证率100%。

图片

许家洞镇板屋村: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重点村

着力办好三件要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现在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苏仙区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图片

庄门村莲藕基地采收藕尖。

聚焦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乡村发展

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抓住全省与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合作机遇,立足融入大湾区、服务主城区,大力发展以“湘赣红”“湘江源”蔬菜、生猪产业为重点的外向型农业,加速发展直供粤港澳鲜活蔬菜大物流,发展新鲜蔬菜冷链物流和发展电子商务,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5个、授牌农业龙头企业9家,“湘江源”省级公用蔬菜品牌企业7家。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脱贫户”或“合作社+脱贫户”的联结方式,如加入合作社、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分红、保底收购农产品、吸纳贫困户就业、签订委托帮扶协议、土地流转等,与全区80%以上的有产业发展能力、意愿的脱贫户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构建“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模式,引导44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09户种粮大户与农户连接,将农户培育成产业基地的职业农民。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做活村土地、资源文章,打造了鱼粉美食、稻香公园、四季果园、湿地公园、特色庄园等农旅融合示范样板,瓦灶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出台《苏仙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建200万元以下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暂行办法》,已有43个村严格按照“四自两会三公开”模式,承建68个项目,总投资1300多万元,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0余万元。

图片

栖凤渡镇河头村——湖南省乡村示范创建村、郴州市美丽乡村

突出环境整治推进乡村建设

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始终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突出规划引领、示范引领、思想引领,全力推动自来水费、卫生保洁费、规范农村建房保证金“三费收取”工作,已在全区45个村实施。其中良田镇堆上村的“三费收取”工作模式正在争取省级推介。通过“三费收取”,引导村民克服“等、靠、要”思想,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找准一个切口。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切入点,重点打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四场战役,将农村空心房整治与土地占补平衡项目相结合,共拆除危旧房、杂房、空心房15万余平方米。完成户厕改造90户。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创建各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1个、省级示范村8个,全区60%以上的村基本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图片

飞天山镇和平村——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村

强化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治理

坚持党建引领。积极组织党员开展“三亮一联”(亮身份、亮承诺、亮积分,联系群众)活动,建设党建长廊15公里、美丽屋场18个、支部农场5个。全面推行把“党小组建在屋场上”的工作模式,打造了西河沿线钟家村涌水澜组,以及飞天山清江村唐家组等一批特色“屋场党建”,以点带面,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带。

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民小组理事会等“三队两会”和乡贤作用,引导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凝聚振兴合力。在瓦灶村启动“崇德向善积分银行”试点,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组织启动评选表彰“崇德向善苏仙人”暨第四届苏仙区道德模范活动,带动乡风民风向上向善,形成苏仙乡村社会治理品牌。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全区各重点村全面推行农村“雪亮工程”和“数字乡村”建设,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近日,因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苏仙区获评2021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创建先进县市区。

荣誉既是鼓励,更是鞭策。

站上新的台阶,苏仙区将聚焦示范创建,坚决守住“粮食安全、规模返贫”两条底线,突出“产业、就业”两件大事,推进“五个结合”,以点带面推动全域乡村振兴。抢抓承办省、市旅发大会契机,做好做足农旅结合、文旅结合文章,全力推动文旅小镇、特色村镇建设。加快打造许家洞711红色文旅小镇,为2024年纪念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献礼。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和倍增计划,确保今年内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培育年经营性收入过20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50个,过100万元的集体经济示范村3个……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苏仙大地上全面铺展。

下一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述评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7 www.czdj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郴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湖南红网 ICP号:湘ICP备19026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