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郴州党建>党建综合

王庭武:田园里也有诗和远方

2022-05-09 10:29:10  来源:  字体: 【小】 【中】 【 大】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走进王庭武的蔬菜基地,墙绘上一首陶渊明的诗赫然在目。这王庭武是诗人种起了田?还是农民学起了诗?

春尽立夏。蔬菜基地的耕种丰收墙绘为燥热的田地间增添了一抹恬静。数十位村民正忙活着清洗、分装红苋菜,准备发往中国供销·郴州农副产品物流园。

蔬菜基地的大棚内,技术人员将半自动浇灌水管拆除,更换为智能节水的全自动喷灌系统。蔬菜集中清洗池、农业基础设施、标准化蔬菜车间也正在有序建设和完善。

一辆满载蔬菜苗的货车从育苗基地缓缓驶出,发往仰天湖基地,那里的高山气候昼夜温差大,更适合种植“上海青”这类蔬菜。

“看着这些种子从发芽长成幼苗,再成长为蔬菜送到客户手上,我内心充满了情感。”在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郴州市蔬菜应急储备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负责人王庭武向记者介绍了他与蔬菜种植之间的情愫。

“以前做蔬菜销售,我出钱买种子请人种,菜种出来了,我再出钱收购,这就像工厂里代加工一样的代种。现在自己种菜,每个环节都亲自参与,对这些蔬菜也有了感情,看着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王庭武说。

“不能读万卷书,那就行万里路。以前跟着父亲学会了烟草种植,种了三年烟草,开启了发展农业的路。”王庭武出生在西河边的三合村,初中毕业后脚上便沾满了泥土。2013年王庭武从蔬菜销售做起,2016年正式投身于蔬菜生产行业,他所经营的蔬菜基地从200亩逐渐扩大到了如今的1300多亩,基地以破竹之势向周边的石山头村、吴山村、仰天湖等地延伸。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王庭武紧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举措,在发展蔬菜粗加工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与当地专业水稻种植团队合作,采取“托管模式”实施蔬菜与水稻轮种方式,让土地效益最大化,为乡村振兴赋能。

“以前我也觉得当农民很苦很累,不喜欢下地。后来受到很多新农人的启发,在土地里探索、学习现代农技,也在田园里找到了诗和远方。傍晚田间踱步,细嗅菜苗清香,那便是农人的烂漫。”蝉鸣声声,希望满溢,奔赴在农业中的“星辰大海”里,王庭武眉飞色舞、满怀憧憬,已然是位诗人。


下一篇 红色文化润沙洲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7 www.czdj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郴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湖南红网 ICP号:湘ICP备19026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