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郴州党建>党建综合

幸福都是党给的——汝城沙洲瑶族村村民创业致富感党恩

2022-03-28 10:35:00  来源:  字体: 【小】 【中】 【 大】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从日复一日的劳动中来,从勇于尝试的拼搏中来,从脚踏实地的奋斗中来。对于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的村民来说,这一切幸福的源泉都是党给的。

如今,这个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昔日贫困山村成了有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日均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该村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7万余元,比2014年增加了3倍多,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0.5万元,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辛勤耕耘走向致富路

连日来,沙洲瑶族村应急事务专干朱利志早早上岗,在村里的疫情防控查验点和同事一起登记来往人员信息、查验“两证两码”。谁能想到,眼前这个笑容憨厚、忙得不亦乐乎的村应急事务专干,在几年前还是一个深陷困境的贫困户。

2015年,由于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妻子患强直性脊柱炎致残,再加上家里孩子要读书,朱利志一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村里得知他的情况后,立即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扶贫政策帮扶下,一家人生病有医保报销,孩子念书有教育补贴,朱利志也被聘为村里的生态护林员,就连之前种植的几亩枇杷、黄金柰李、水晶梨,也获得了政府提供的产业奖补,这些都大大减轻了朱利志一家的经济负担。

在村里的帮扶指导下,朱利志一边种植水果,一边依托沙洲红色旅游产业,在景区摆摊销售零食、饮料等小产品。仅仅一年,朱利志一家就成功脱贫。

现在,朱利志除了种植4亩多水果,还拥有一个摊位,开办了一家便利店,全家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市里派来的驻村工作队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才算是一步步走向了致富道路。”朱利志说,他还借助村里组织的电商销售培训,学会了电商销售和直播带货。

饮水思源、有恩必报,这是一直流淌于沙洲人心底最淳朴的温良。在脱贫致富后,朱利志一边忙着经营好摊位和果园,一边投身村里的公益事业、公共管理,只要村里有需要,他都随叫随到。2021年,在支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高票当选为支村两委成员。“当初我困难的时候,村里和村民给了我很多帮助和便利,现在,我也应该不谈回报地完成村里吩咐的任务,为老百姓做实事。”朱利志说。

沙洲瑶族村共有142户村民,在2018年以前,像朱利志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31户,他们在村里及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指导下,提振精气神,转动脑瓜子,摘掉了“穷帽子”,走向了致富新路子。

回乡创业建设新家乡

“去哪儿都没有沙洲好!”说这句话的,是来自广东揭阳的“外来媳妇”朱晓英。勤快麻利、笑容甜美、服务热情是不少人对她的第一印象。2017年,23岁的朱晓英跟随沙洲“本地郎”朱宏辉来到沙洲,从此与沙洲结下不解之缘。

朱晓英在沙洲开了1家奶茶店、3家土特产店,奶茶店高峰期单日营业额破万元,3家土特产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这些无一不在告诉人们,朱晓英有一套自己的“致富经”。

说起能致富的原因,朱晓英认为,这一切都源于沙洲红色旅游的发展。“随着沙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从全国各地前来观光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花生、手撕干鱼、木瓜干、红薯干、姜糖等由沙洲本地人亲手制作的、当地人日常餐桌上的食物,成了游客眼里的香饽饽,他们被这些别具风味的土特产吸引,一次又一次地回购。”

除了“外来媳妇”朱晓英,被红色沙洲吸引的还有“返乡游子”朱雪成和她的两个弟弟。2021年1月底,朱雪成与家人投入50余万元将自家住房改造成了农家饭店,饭店总共两层,占地200多平方米,菜品就地取材,主打当地特色美食。汝城板鸭、腊味、竹笋、蕨菜、水芹菜……这些沙洲当地特色菜,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沙洲考察后,家乡一下子就火了,过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但是当时沙洲的饭店基本上以小型快餐店为主,游客常常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我就想回来开一家由沙洲本地人经营的、能够代表沙洲本土文化的饭店。”朱雪成说,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她立刻告诉了同样在外工作的两个弟弟,没想到大家一拍即合。不久之后,姐弟三人带着理想回到了久别的家乡。

如今,像朱雪成这样选择回乡创业、投身沙洲建设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除了被这里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好的发展机遇及创业环境所吸引,更多的是因为当地政府所提供的优质服务。

为了给更多返乡青年提供创业平台,沙洲瑶族村打造了沙洲“青年之家”、“初心”文创商店及青年直播体验馆“沙州直播带货间”,启动了“青春能量助农”系列直播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大赛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沙洲瑶族村黄金柰李、七彩泡椒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在日常生活中,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也常常主动上门了解情况,他们以“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为原则,第一时间帮助创业青年解决资金、招工、场地等问题,让创业青年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展身手,为建设新家乡增光添彩。

书香四溢陶铸文化魂

阳光明媚、窗明几净的房间里,传来阵阵清新的墨香。3月4日,沙洲瑶族村书法班迎来了第一次开班授课,几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有大人、有小孩,甚至还有不少老人,几乎是座无虚席。“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感觉非常有意义,以后我要带着我的孩子一起来学书法。”沙洲瑶族村村民欧志灵说。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好的文脉传承载体,一个人的字往往就代表着这个人,所以开办书法班,不仅能帮助每个村民练就一手好字,也能为提升沙洲瑶族村的文化底蕴作出贡献。”谈到开办书法班的初衷,沙洲瑶族村书法班班长朱小勇说。

练字可以修身,读书可以明理,除了开办书法班,郴州市派驻沙洲瑶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还开办了读书班、沙洲夜校。

“村里将村部会议室、村文学和书法传习所作为读书班及夜校的主要场所,为了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两个地方都进行了重新装修。”郴州市派驻沙洲瑶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沙洲瑶族村读书班班长吴元华说,村文学和书法传习所是主要阵地,里面陈列了许多政治、农机等相关书籍,村民可以在这里阅读相关书籍获取知识。除此之外,读书班还会在村部会议室组织村民收看中央广播电视台播出的致富信息,集中开展各类主题学习、读书分享会,并观看各类科普纪录片,以此持续为群众输送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郴州市派驻沙洲瑶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沙洲瑶族村第一书记谭诗华看来,乡村振兴必须文化先行,老百姓缺什么,他们就补什么。

明清样式的房子,白墙黛瓦,翘角飞檐,一幢幢毗邻相连,错落有致;村前滁水河清澈见底,水流潺潺。这是沙洲带给人们的风景之美。书香四溢飘满园,挥毫泼墨题金匾,则是郴州市派驻沙洲瑶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为推进沙洲瑶族村文化振兴工作、陶铸村民文化之魂最熠熠生辉的期盼。

在仅有142户村民的村庄里,坐落着民宿、餐馆、商店48家,民俗摊位135个,有4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修建排洪渠、开展亮化工程、建设“幸福新村”、新建各类公共设施和配套工程,一系列民生项目在村庄落地生根;义务教育国家兜底、医疗养老全面覆盖、优势特色产业保险应保尽保,各类民生政策为村民生活保驾护航;获评中国最美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红色沙洲、绿色沙洲、古色沙洲、美丽沙洲,正一步步发展成为幸福沙洲。

下一篇 激活“一池春水” ——永兴县湘阴渡街道吹响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号角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7 www.czdj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郴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湖南红网 ICP号:湘ICP备19026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