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乡风淳朴,离不开我们村的‘传家宝’。”11月25日,在桂阳县正和镇阳山村村委会办公楼前,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水胜自豪地指着门口石碑上刻的“六会”治村村规民约向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
据悉,前不久,该村的村规民约还摘得了“郴州市二十佳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桂冠。
今年年初,桂阳县纪委监委按照“清廉郴州”总体部署,积极开展清廉单元示范创建活动,深入挖掘归纳具有本地特质的清廉文化精神内核,不断丰富展示内容与形式,在阳山村打造“清廉乡村”示范典型,以点带面,以“清廉乡村”建设的实效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清廉乡村”示范点,阳山村根据“清廉乡村”工作要求,围绕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环境清明、村风清朗”的“四清”目标,结合新时代思想要求,通过征求村民意见、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等方式,推行“六会”(议学会、禁戒会、重九会、救助会、议事会、红白理事会)治村村规民约等举措,积极推进打造高颜值的“清廉乡村”建设。
“‘六会’治村村规民约一出,大家都按规矩办事。”阳山村老党员李政说,《阳山村“六会”治村》村规民约实施以来,大家都自觉遵守、互相监督。现在,红白事宴请越来越简单节俭,各类村级事务、项目建设、资金往来也按程序公开公示,村里尊老爱幼、扶弱济困、洁净环境蔚然成风。“六会”治村村规民约对推进“清廉乡村”起到了关键作用,切实有效解决了村民的各种生活、生产等问题,促进了乡村文明和谐。
“无论是零星支出的几块钱,还是几百上千元,我们都是每天结报、每周公示、月底结算,已经形成习惯了。”阳山村村会计邓增虎说。为实现“微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在正和镇纪委监督下,该村坚持贯彻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凡是村级大小事都进行公开。信息公开方式除了传统的“墙上贴”“口头传”之外,还转变为向群众“手中推”“指尖读”,同时将信息公开内容公示在该村监督和服务工作群中,让在外务工村民也能及时了解相关情况,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监督不及时等问题。
“乡村振兴,必须廉洁先行。没有廉洁乡村,就没有美丽乡村。像阳山村这种文明新风正是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也是培育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更是‘清廉乡村’的典型示范。”桂阳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依托本地红色文化和廉洁文化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快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清廉示范村,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在全县营造“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清风正气,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