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资兴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产业主导、全面发展”为主战略,以“强产业、统城乡、建小康”为总思路,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贯彻落实郴州市“林邑聚才”计划,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紧扣引人才、留人才、育人才、用人才四个环节,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资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聚焦重点产业引人才
“我是被资兴大数据产业的前景吸引过来的,我也相信几年之后资兴的大数据产业能异军突起。”湖南云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雷建军说。2015年,资兴市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将雷建军和他的团队带到了东江湖畔,由湖南云巢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东江湖大数据中心是湖南省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中心。
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资兴市以自身发展定位、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的人才需求为导向,聚焦大数据、硅材料、新能源、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产业发展紧缺人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
今年11月,资兴市举办首届中国·东江湖绿色数据谷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大数据招商推介会,不仅成功与易信科技、深圳大数据协会、上海爱数等签订合作协议,同时通过专家讲课交流,让更多专业人才为资兴大数据产业出谋划策。资兴市还建立了资兴籍在外人才库,积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引导鼓励资兴籍人才通过总部回迁、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馈等方式回乡创新创业。
搭建事业平台用人才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资兴市相继出台《资兴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暂行办法》《资兴市市级领导联系专家工作制度》等政策措施,积极为引进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资兴市是全省9个5万人以上移民人口的移民大县市之一。全市共有移民人口64611人,其中东江水库移民63462人。为解决移民生计问题,资兴市坚持以“三水一游”(水果、水产、水电和旅游)为移民主导产业,并以此搭建平台,引进人才。此次获评首届资兴市“优秀人才”的东江库区果树所副所长张妮就是2008年资兴市作为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过来、从事移民产业工作的。她领办了移民科技示范园产业项目,开展葡萄新品种引进及高效避雨栽培试验示范研究,积极传授推广东江葡萄“双高”设施和火龙果栽培技术。目前,在唐洞、兴宁、回龙山、白廊等乡镇种植葡萄达200亩以上,平均亩产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为资兴探索移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子。
同时,资兴市将实践经验丰富的本土人才选派到农业生产一线,不仅“手把手”教授农民农技知识,还以技术或资金入股的有偿服务形式与农户、农业合作社等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累计培养科技示范户和科技明白人1600多名,形成了“以点带面、串线成片”的农技推广格局。
截至目前,资兴市已陆续建立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创客工厂1个、郴州市级研发中心5个,引进、培育各类人才5645人。
4月19日,中科院桂建芳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到东江湖渔业可持续发展院士工作站指导工作
激发内生动力育人才
资兴市积极打造“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升级版”,坚持“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企业用工需求、人才就业需求”的原则,按照“立足技能培训,助推精准扶贫;立足产城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立足普惠百姓,注重培训实效化”工作要求,突出“创新创业”主题,在“实效”上下功夫,在“升级”上做文章。
资兴市全面整合资源,加强保障培育本土人才,组建市职教中心,明确市职业中专在全市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先后投入3200万元改善市职业教育中心的教学条件、培训师资。2018年,市财政统筹安排5000万元用于职业培训,同时,以市政府的名义,特聘了50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讲师团,开展各项实用技术培训,从“人、财、物”三方面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随着“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深入实施,资兴市涌现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省劳模首志华,“湖南省残疾人阳光致富带头人”、资兴市首届“优秀人才”李珏,“创新能手”王彬等一大批乡土强人。资兴市今年已举办各类培训班86期,培训农村劳动力5601人,通过学历教育培养,培养中专以上学历870人,其中复合型人才81人、农民大学生181人、乡土医生33人、“两后生”55人、中职学生520人。
在此基础上,聚焦精准扶贫,将“扶贫”与“育才”相结合,精心安排扶贫培训班、特色班,成立了“资兴市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帮助贫困户实现短期脱贫和长期致富的目标。
省派科技特派员、资兴市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成员湖南农业大学易图永教授在清江镇向柑橘种植户讲解黄龙病防控知识
“真的没想到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我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到这么多钱,非常感谢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资兴市八面山瑶族乡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兴激动地说道。2017年,黄兴参加了资兴市“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特种设备叉车培训班,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通过理论学习、技能实际操作和基地车间实践,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专业技能职业证书,随即被广东一家企业聘请,月薪达到6000以上。今年,资兴市计划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00人,已全部完成。
通过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资兴市18个省级贫困村已全部验收脱帽。自资兴市“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启动以来,全市参与培训人数达54197人,培养企业技能人才5601名,培训工作实现了常态化、规模化、制度化和普惠性。
出台奖励措施留人才
人才不仅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资兴市通过多次人才工作专项调研,摸清了资兴人才工作“短板”和“弱项”,研究制定了《资兴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和《资兴市优秀人才评选奖励办法》两个文件,对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资兴工作五年内免房租、每月可享受1500元的人才津贴,年底再给予一次性补贴3万元,工作满三年、首次购买住房的发放购房补贴15万元/人;每年开展优秀人才评选,对“领军人才”一次性奖励50000元/人、两年内仍在资兴市工作的再发给每月2000元的人才津贴,对“优秀人才”一次性奖励20000元/人、两年内仍在资兴市工作的再发给每月1000元的人才津贴,同时还享受健康体检、考察培训等系列优惠政策。针对企业人才,资兴市积极贯彻郴州“林邑聚才”计划和《郴州市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即将出台《资兴市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资兴发展大局。
11月19日,资兴市召开首届优秀人才表彰大会,表彰获评的5名"领军人才"、18名"优秀人才"及6个"重才爱才先进单位"。
在今年首届资兴市“领军人才”、“优秀人才”和“重才爱才先进单位”评选中, 5名“领军人才”、18名“优秀人才”以及6个“重才爱才先进单位” 受到了表彰,一次性发放奖金61万元。在此前的“教师节”“医师节”中,还表彰了208名优秀专技人员,发放奖金58.25万元,同时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人才公寓楼。党员市级领导干部分别结对联系了39名专家人才,充分彰显了重才爱才、人才优先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