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推进《“林邑聚才”计划》落实落地,引导、吸纳各级各类人才集聚郴州、服务郴州、发展郴州,市委、市政府经研究决定,利用人才政策出台的有利时机,由市委人才办牵头组织市县两级组织、人社、科技、教育、卫生及园区等部门共153家用人单位,赴西安、兰州、长沙、湘潭、衡阳5地14所高校、1所人才市场,开展“企业高校行”“名校优生”“柔性引才”三大引才行动。截至目前,达成引进意向909人,其中,签订正式合同208人。这是《“林邑聚才”计划》出台以来,我市开展的首次专项引才活动。
按照《“林邑聚才”计划》有关精神,今后我市将紧扣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立足企业、产业发展实际,持续开展精准有效的专项引才行动,着力引进一批企业高层次人才、一批产业发展紧缺人才、一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增强郴州创新发展的“造血功能”,将郴州打造成湘南地区“人才洼地”。
“企业高校行”活动
“同学,你是学什么专业的?这是我们公司对专业的需求目录,你可以仔细了解一下。”
“电子信息工程?我们园区很多公司都需要你们专业的,你可以叫你的同学也来看看,是否有心仪的岗位。”
在“企业高校行”招聘现场,“求贤”之声比比皆是。不少企业的负责人纷纷感慨:“走进外地高校招人,这个方式非常好,这些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都是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10月25日,长安大学“企业高校行”活动招聘现场
《“林邑聚才”计划》提出,定期开展“企业高校行”活动,组织企业赴高校和人才密集城市引才。“企业高校行”活动采取“党委政府搭台、企业唱主角戏”的引才模式,坚持精准引才、靶向引才导向,全面聚焦有色金属、文化旅游、精品会展、矿物宝石、生态绿色、石墨及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定期组织社会信誉好的重点企业,根据人才需求情况,精心挑选重要岗位,赴产业人才集中的地方或高校开展招聘活动,集聚一批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新兴产业人才,努力形成以高层次人才引领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
同时,开辟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破解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难题。《“林邑聚才”计划》提出,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探索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引进一批我市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新材料、金融、现代服务、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经认定为急需紧缺人才的,按照认定等级分别可享受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障、生活补贴等优待政策。
“名校优生”工程
据悉,今年开展的“名校优生”工程是专门针对基层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开展的专项引才活动,由市县两级教育、卫计部门组织41家学校、医院,分成教育、医疗两组,分赴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以及湖南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等师范类高校和湘雅医学院、南华大学等医学院校,引进师范类、医学类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并且,在严格执行申报招聘用编计划、核准和发布招聘公告、报名和资格审查、考试、面试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程序的同时,根据省人社厅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文件精神,简化招聘程序,即采取免笔试、直接面试的方式公开招聘引进人才。截止目前,经面试合格共145人。
11月3日,衡阳师范学院“名校优生”工程招聘现场
《“林邑聚才”计划》提出,定期实施“名校优生”工程,引进“双一流”本科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面向全日制高等医学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师范或教育院系引进医学类、师范类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记者就实施“名校优生”工程有关工作对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罗丝进行了专访。
李罗丝介绍:“名校优生工程”引进的对象有三类。
一是全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毕业的本科生;
二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
三是全日制高等医学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师范或教育院系医学类、师范类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
将全国“双一流”大学纳入“名校”的范畴,将“双一流”本科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纳入“优生”的范畴,同时考虑到基层教育、医疗卫生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现状和郴州的实际情况,将医学类、师范类高校的范围扩大到全日制高等医学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师范或教育院系。
“柔性引才”行动
《“林邑聚才”计划》遵循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鼓励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可引领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的重大柔性引才项目,根据贡献情况,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确定500万元以上的综合扶持。在此基础上,为柔性引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林邑聚才”计划》提出,建立异地郴籍人才库,加强与郴籍在外人才联系。通过打好“乡情牌”,充分发挥郴籍在外人才作用,引导鼓励郴籍人才通过总部回迁、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馈等方式回乡创新创业。同时,以市政府驻外机构、人才中介、异地商会等组织机构为依托,建立区域引才联络站,加强与郴籍人才的联络,推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互动融合。通过开展“柔性引才”行动,今年以来,湖南农夫机电有限公司、湖南首创路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湖南星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先后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声华团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高级工程师徐关尧、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导曹晖等10余名高层次人才达成柔性引进协议。
下一步,按照《“林邑聚才”计划》有关规定,我市将依托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针对重点产业引进相关专家团队,开展共性技术攻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等服务,条件成熟的组建重点优势产业研究院,加快推进我市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按实效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建立重点优势产业研究院这个平台,将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共克技术难关、共谋发展大业,研究成果也将普惠我市重点优势产业的企业。
湖南星源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睿看到《“林邑聚才”计划》关于支持组建重点优势产业研究院的有关内容时充满信心地说:“基于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我们正和西安交大推进合作事项,针对工程应用和前端技术研究,我们想组建一个工业自动和智能研究院,有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我们企业的发展就更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