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五个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全市工作的大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大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把人才工作真正放到更加突出、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来,着力聚集一批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切实推进全市人才事业创新发展。
着力构建“1+X”人才制度体系
“林邑聚才”计划涵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使用、激励、服务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我市人才工作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的纲领性文件,统筹和指导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林邑聚才”计划出台后,市委人才办将牵头组织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确保人才政策落实见效。市直部门特别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落实市委部署,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在优化制度环境上精准发力,在完善配套政策和破除制度障碍上下功夫,健全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机制,着力构建符合郴州实际、具有郴州特色的“1+X”人才制度体系。市委人才办将进一步强化对全市人才工作的协调服务和政策统筹,各地各部门要在市委人才办的统筹指导下,参照“林邑聚才”计划,结合各自发展定位、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突出本地特色,制定具体的人才政策,确保各地各部门的人才工作在政策取向上衔接配套、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坚持放管服相结合,进一步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人才工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系统性、综合性地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持续推进人才编制管理、岗位设置、薪酬管理、人才评价、职称评审、成果转化等制度改革,消除对用人单位的过度干预,把人才从各种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动力。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市场需求导向,遵循社会主义市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为基础,创新人才培育模式,通过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企业家培养制度、乡村人才培育工程、本地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措施,统筹抓好各类人才的培育开发。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按照行业、领域分类,科学设置人才评价认定标准,发挥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在人才评价中的职能、主导作用,探索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价认定人才机制,对各类人才进行评价认定,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推动人才“帽子”、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城乡、区域、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人才协调发展。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吸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兼职兼薪或离岗创业,鼓励创新创业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兼职。全面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战略,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回引能人返乡创新创业。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人才创新创业,让机构、人才、市场、资金充分活跃起来,让人才在创新创业中更有成就感和获得感。
持续开展务实有效的引才活动
以持续开展“名校优生”“企业高校行”“柔性引才”“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招聘”等专项引才活动为抓手,加快形成林邑人才集群优势。要围绕发展引才。紧扣全市发展战略,聚焦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集聚一批能够推动重点优势产业提升、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团队。进一步优化人才与产业,与项目组合,引导人才等创新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和优势产业集聚,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形成以高层次人才引领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要坚持精准引才。要注重实用实效,树立需求导向、坚持以用为本,从实际出发,不能贪大、贪高、贪洋,不能简单以“帽子”、称号对人才进行“明码标价”。要围绕郴州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引才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摸清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定期制定发布引才目录,按人才需求开展针对性引才活动。要搭建平台引才。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营造良好环境、提高优质服务上,特别是要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引导企业增强人才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在引才、用才、留才方面的主体作用。要支持人才干事创业,帮助解决创新平台、项目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要联络感情引才。引才过程中要打好“感情牌”,要利用人才对家乡的特殊感情,有意识的重点引进郴州籍大学生和青年人才服务郴州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郴籍在外人才的作用,积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通过政策支持、感情沟通等措施,积极引导郴籍在外人才支持家乡建设、返乡创新创业。要实施柔性引才。要建立灵活多样的引才机制,实施“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策略,加强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大型企业产学研战略合作,采取项目合作、挂职兼职、技术顾问等形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郴州的各项建设事业。
政治引领吸纳增强思想和情感认同
在全市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建立健全党委联系专家制度,丰富联系服务内容,关心专家身心健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注重发挥我市红色文化优势,有计划地开展专家研修、教育和培训,增强政治意识、增进政治认同。要实施务实有效的人才保障措施,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服务,让各类人才真正在郴州安下心来、扎下根来。建立杰出人才荣誉制度,加大对优秀人才和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积极组织全市各行业、领域开展优秀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树立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风尚。